丁玉堂,男, 1946年4月出生,1971年3月参加工作,初中文化程度,中共党员,现为王家山煤矿退休职工。
今年68岁的丁玉堂是王家山煤矿的一名退休职工,他个头不高,面容清瘦,尽管左腿伤残,但精神矍铄,深凹的双眼炯炯有神。就是这样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,多年来,他义务清扫周围的旱厕所和自己楼前屋后的垃圾,主动帮扶困难家庭,资助金额达4800元。他甘于奉献、乐于助人的事迹先后两次被《靖煤集团报》和靖煤电视台宣传报道,在矿区传为佳话。
1971年3月,丁玉堂脱下军装转业到原靖远矿务局,在煤矿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干就是25年,直到1996年退休。
丁玉堂是个闲不住的人。退休之后,没事他就到家附近转一转,看见哪个地方有垃圾,他就主动打扫干净。旱厕所脏了,他就用水冲洗,拿拖把拖干净。冬天,路面上积了厚厚的雪,他就拄着拐杖,拖着残腿,冒着纷飞的大雪,顶着刺骨的寒风,清理道路上的积雪。邻居看见后说:“矿上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保洁员,这是他们的活,你腿脚又不方便,没事就歇着吧,瞎操心什么?”他憨憨的一笑,说:“保洁员也不容易,环境卫生是大家的事,我反正没什么事就顺手干一干,不碍事”。他这一干,就是近二十年,大家开玩笑的说,你是矿上的编外保洁员。
丁玉堂是个热心肠的人。街坊邻居谁家有什么婚丧嫁娶或难处,他都跑前跑后地热心帮忙。他每月仅有不足2000元微薄的工资收入,妻子没有工作,自己腿脚不好,经常吃药打针,家里也不是很富裕。他与老伴节衣缩食,生活十分简朴,老两口至今还租住在一间30多平米的房子里,但他怀着与人为善、扶困助弱的仁爱之心经常帮助周围的人。2012年,邻居孩子高小强因父亲病亡家庭困难而为上大学发愁时,他把当年获得矿优秀共产党员的2000元奖金除交了200元党费外,所剩的1800元全部捐给了高小强。2013年7月,丁玉堂老人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,得到奖金3000元。当他领来奖金后,又到矿工会了解矿上困难家庭状况,当他得知高小强家里生活仍然困难时,又拿上全部奖金通过工会当面捐给了在兰州大学读书的高小强。高小强感动得热泪盈眶,握着丁玉堂的手说:“丁爷爷,谢谢您,您的恩情我会永远记得的,将来我也会力所能及地做一个乐于奉献、扶危济困,对社会有用之人”。这一老一少的真情对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,大家无不为之动容。
丁玉堂是个善良的人。多年前,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儿朱来宾兄妹两人无依无靠相依为命,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,在生活上时时刻刻关心照顾,兄妹俩谁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拉肚子,他和妻子就跑前跑后问寒问暖,带他们找大夫看病、买药、打针,直到病好为止。平时家里买了鸡、鱼、肉、水果等好吃的,没忘给兄妹俩留着。他还将朱来宾兄妹的情况向矿领导反映,矿上针对兄妹俩的特殊情况从各方面给予照顾。两人从小到长大成人参加工作,丁玉堂始终把他们兄妹两人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,让兄妹俩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,使他们在无微不至的亲情关爱中快乐地生活、安心地学习工作、健康地成长。如今,朱来宾不仅成家立业,还成为王家山矿的生产骨干,逢年过节总要到丁玉堂老人家里看看,感谢他多年来的关爱。
丁玉堂的老家在会宁,他的三个儿女虽都已成家,各自经营着自己的日子,但只有小儿子有份正式工作,在会宁当教师,家境并不富裕。老人家里的茶几上放置一盒火柴,火柴商标背面印着《增广贤文》里的一段话:广厦千间,夜眠八尺,良田万顷,一日三餐。丁玉堂老人说,他时常用这几句话教育自己的子女,也用来勉励自己。丁玉堂老伴也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家庭妇女,对于自己对老伴捐款的一系列事情的看法,她总是淡淡的不好意思地笑笑说:“当初我们都反对,因为我们家里经济都不宽裕,但老汉执意要去做,我们也就不阻拦了,心想,只要他快乐,愿意做就做去吧。”
丁玉堂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。他时刻不忘生他、养他的故乡,时刻都在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,以微薄的工资收入经常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资出力。多年来,先后为家乡村村通工程捐款前后共计3300元。他一次次慷慨解囊,全心全意地帮扶家乡父老,资助村里的困难家庭子女上学,乡亲们对他充满感激之情。据他老伴讲,丁玉堂几乎每次回到老家后,都要把钱花完,资助给需要帮助的亲戚或乡邻,最后不得不打电话向老伴或女儿要路费返回。
多年来,在矿上的各类捐助活动中,他总是积极主动踊跃参加。在四川汶川、青海玉树、甘肃岷县地震受灾时,他从中拿出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多次捐款。为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两次共计400元,今年,为甘肃岷县地震灾区捐款100元……
奉献担道义,乐于助人美名扬。丁玉堂的好人好事传遍了十里矿区,得到了矿党政工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赞誉和好评。面对这些,善良本份的丁玉堂总是憨憨的一笑,谦虚地摆摆手说道:“这不算什么,不算什么,我只不过是做些好事,帮助比我更困难的人,做些积德行善的事罢了,但组织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,想起都有些惭愧”。
供稿:靖煤集团公司k8凯发的文化建设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