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薛 瑞
“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多谋民生之举,多解民生之忧,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这已成为我们开展所有工作的出发点,而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更是我们今后发展的目标。”红会一矿党委书记王悦如是说。
“安全有保障,我主动下井”
“以前不愿下井,现在争着下。安全,是企业给我们最大的福利。”记者碰到正在二环路上散步的老张,他这样说道。
老张是一名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职工,和儿子同在红会一矿工作,跟他聊起矿井安全的事,他打开了话匣子:“现在年轻人的工作环境和我们前些年简直没法比。我们用摩擦支柱代替木头支柱时,就已经觉得进了保险箱,可再看如今的井下生产设备,综放支架、综掘机、井下定位、避难硐室,不要说我们当时没见过,连听都没听过。再加上矿上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安全工作,狠抓职工安全教育培训,不要说有文化的后辈们对安全知识掌握的很牢固,就连我们这些快退休、没多少文化的老头子都灌了满脑子的安全规程,现在儿子去下井,老伴儿也没从前我下井时那么担心了,她也知道现如今井下的安全系数很高。”
作为煤炭企业的“天字号”工程,红会一矿始终把安全工作置于高于一切,重于一切,先于一切,大于一切,压倒一切的突出位置,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网络和各项安全生产奖惩制度,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,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,深入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,全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,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,降低职工劳动强度。另一方面把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,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作为k8凯发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大力推行“教考分离”制度,广泛开展“21 1”职工脱产安全教育培训,利用班前会、学习会、远程教育培训、画廊、板报等向职工宣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、安全理念等,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,使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创造力和凝聚力。通过文化、制度建设,资金、设备投入,从软、硬两个方面不断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。截止目前,红会一矿实现安全生产1100余天。
“企业环境好,有幸在这里工作”
“矿区环境好,选择靖煤,选择红会一矿,我毫不后悔,我有幸在这里工作,我一定会将自己所学运用实践,为再造一个和谐幸福的新靖煤贡献力量!”前年分配来的研究生张建忠感慨道:“当初签约靖煤时,我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来的,原本想着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,再加上对矿山‘山上不长草、风吹石头跑’的印象根深蒂固。可当我到了红会一矿才发现,现实与我的想象几乎天壤之别。我们拿着集团发的安家费,享受着矿上竭尽所能为我们提供的方便,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温暖。再看矿区面貌,二环路上绿树成荫,人工湖中碧波荡漾,健身广场人头攒动,塑胶篮球场、室内羽毛球馆、图书馆、阅览室、俱乐部一应俱全,各类文体活动接连不断,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。而且矿上为我们施展才华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,如今,我已走上了管理岗位,成为一名科级干部,这也影响着我身边的同学坚定扎根矿山、奉献矿山的决心和信心。”
为职工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、生活环境,是提高职工幸福指数的必要基础。红会一矿从构建和谐矿区的长远目标出发,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,高标准、高质量地抓地面环境建设。近年来,该矿对矿部大院、采区工业广场进行了改造装修,实施了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工程;配置各类健身器材,建成了职工休闲健身的康怡中心;仿制一批展现现代都市风景特点的人文景观,修建了集娱乐、休闲、观赏为一体的麇欣园;对原来废弃的电车运输道进行了改造,硬化了路面,种植了花卉树木,建成了花团锦簇、绿茵夹道的二环路。同时,不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,实行卫生责任区划片挂牌留名,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,严格奖罚兑现,全员文明创建意识不断提高,实现了矿容矿貌亮丽化、生活小区温馨化。目前,全矿绿化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。矿井被中国能源化工协会评为全国“最美矿山”。
党的十八大,为我们描绘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,勤劳勇敢的一矿人将沐浴着十八大的春风,励精图治、奋勇前行,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扎实推进全矿各项工作中去,为构建美丽和谐幸福的新矿山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供稿:靖煤集团公司k8凯发的文化建设部